投影机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投影机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重读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

发布时间:2020-07-13 16:34:44 阅读: 来源:投影机厂家

毛泽东中学时的作文《商鞅徙木立信论》

据新华社报道,近日中国国家档案局、中央档案馆打开“历史的大门”,迎来70余位中外记者,公开展示了包括毛泽东少年时代作文在内的部分藏品。

1912年,湖南省立一中(今长沙市一中)始建,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,在普通(科)一班读了一个学期。在就读的这个学期里,他写了一篇题为《商鞅徙木立信论》的作文。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文稿。

毛泽东的这篇短文,受到了当时的国文教员柳潜的极力赞誉“才气过人,前途不可限量”,并作了如下评语:“实切社会立论,目光如炬,落墨大方,恰似报笔,而义法亦入古。逆折而入,笔力挺拔。历观生作,练成一色文字,自是伟大之器,再加功候,吾不知其所至。力能扛鼎,积理宏富。有法律知识,具哲理思想,借题发挥,纯以唱叹之笔出之,是为压题(点题)法,至推论商君之法为从来未有之大政策,言之凿凿,绝无浮烟涨墨绕其笔端,是有功于社会文字。”

毛泽东文中的“三叹”乃有感而发。法令本来是为人民谋求幸福的。老百姓惟恐不颁布好法令或虽颁布而不实行、不生效。他们自然会竭尽全力维护这样的法令,岂有不信之理?如果法令本身不好,不但不能使人民得到幸福,还会使人民担心其产生的危害,老百姓自然也会竭力阻止这样的法令施行,你要他们相信也是绝不可能的事。这本是国家、百姓、法令三者之间的正常关系。而商鞅却不得不先演出“徙木立信”的一幕,这说明当时这三者关系是不正常的,怎不令人感叹?

《商鞅徙木立信论》

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,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,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,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、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。谓予不信,请罄其说。

法令者,代谋幸福之具也。法令而善,其幸福吾民也必多,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,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,必竭全力以保障之,维持之,务使达到完善之目的而止。政府国民互相倚系,安有不信之理?法令而不善,则不惟无幸福之可言,且有危害之足惧,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。虽欲吾信,又安有信之之理?乃若商鞅之与秦民,适成此比例之反对,抑又何哉?

商鞅之法良法也。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,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,商鞅不首屈一指乎?鞅当孝公之世,中原最鼎沸,战事正殷。举国疲劳,不堪言状。于是而欲战胜诸国,统一中原,不綦难哉?于是而变法之令出,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,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,尚军功以树国威,孥贫怠以绝消耗。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,民何惮而不信?乃必徙木以立信者,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,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,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闇、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。

虽然,非常之原,黎民惧焉。民是此民矣,法是彼法矣,吾又何怪焉?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,若令彼东西各国文明国民闻之,当必捧腹而笑,噭舌而讥矣。乌乎!吾欲无言。

【即时通会员如是说】

法令,本身是有阶级属性的,不同阶级的专政政权,制定颁布的法令主要代表了不同的统治阶级利益;它也附带部分国民属性,因为任何政权都要施行社会管理职能。即使这样的法令,在古代,还要三藏其身,不让百姓祥知,一切仅凭统治阶级自己说了算。春秋之世,郑国执政子产首开“铸刑书”先河就惹来一些非议,统治阶级唯恐百姓祥知了法令,纠纷诉讼要增加,不好管理。秦国商鞅徙木立信,主要是为了树立威信给实施变法打基础,大一统之后就焚诗书,去异说,民以吏为师了。汉代,法承秦制,条文繁多,刑罚严酷,“文书盈于几阁,典者不能遍睹”,更有春秋微言大义决狱之实,腹诽、莫须有罪名等等。所以,我们,不但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地修订法律,颁布新法,更要提高制定修订法律的质量,其所代表的民意水平,和有法必依,官与民违法一样惩处的公平环境。让依法治国深入民心。——栗彦卿

文中毛泽东讲的是法律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法律与百姓的关系,其实于国家来讲法律不过是种政治性的东西,更重要的是在于实施的人,是掌握政策的人。法于民来说,也只有维护民众的利益了人们才会竭力来保护,这也就是商鞅立信给人们来看的目的所在。——杨文

国家、百姓、法令三者之间本身就存在十分微妙的关系,处理好了则事半功倍,处理不好则事事难行。这绝对值得官员们借鉴,很多时候政策不能仅仅凭借他们拍拍脑门就能搞出来,如果丝毫不考虑百姓的想法,还怎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信任?——李特

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,少年毛泽东已是胸中有沟壑,为文气势恢宏。文章很有意思,讲“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”,认为民智未开是国家“几于沦亡”的原因。说明少年毛泽东尚且是一个英雄主义者,精英主义者。——西铭

百姓心中有杆秤,这句谚语任何时候都有足够分量。——李斐

商鞅不得不如此做,是因为民众不信任政府,即使政府出的政策是真正有利于民的,人民仍会不信,会怀疑。所以,要得民众拥护,不仅要利于民众,还要保持民众的信任。我们现在的法律政策,不是不利于民,而是执行的不到位。这样久了,会使人民不信任。再往后,真的就很难推进了。——龙在天

法令之信的建立是艰难的,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这个社会是有持续的,弱者权利得到保护的,我乐观的预见未来的中国会如毛泽东当年所思考的方向发展,“法令而善,其幸福吾民也必多”。——小王

当时的毛主席意气风发,评古论今,初露锋芒。他对于商鞅变法持肯定的态度,决定了他以后革命道路,改革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动力。他的那篇《商鞅徙木立信论》体现出其独到的眼光和预见性,一代伟人的形成存在其必然性。——张欢

并不是我借助否定伟人来提升自己,我确实没有看到什么标新立异的地方。老毛的这个作文,我觉得无非也就是把题目重新解释了一遍。按照他当时的年龄,文采算不错(虽然我也不太懂文言文,凭直觉),但立意上边,没啥新鲜的。商鞅的无奈,个人认为,还需要考虑的是战国时代的特殊制度,再加上当时各国都在变法,变来变去,变了又改回来。搞得老百姓不知道要相信哪个怀疑哪个的好。现在的话,如果中央要改革,直接写进宪法,谁敢怀疑它的权威性?——马超

其中很多话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借鉴意义。法令而不善,则不惟无幸福之可言。这句话更是绝妙,法律之效用在现今社会依然影响巨大。——胡倩

无事不谈政治。——潘昕妙

有思,有行,有成。——夏阳

诚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,从古代的义到今天的信用制度都是诚信的传承和发扬。人无信不立是永远的主题。看看最近的食品添加剂风波,食品安全事故频发,原因很多,但商家的信文化确实则是其中的重点之一,要真正赢得市场,赢得发展,不能靠投机取巧,而要靠诚信,小到个人、企业发展,大到国家进步,立信立未来!——倪卫校

老河口定做西服

霍州工作服定做

宜宾定制职业装